2009年8月27日

與光球照片初相遇

大家都已經拍到過了,這是我第一次拍到光球的照片,很開心
會拍到的人,感覺與228台灣神精神更契合。我要更努力!
時間:2009年8月16日
活動名稱:聖山.一日遊
地點:認識「酵素的誕生」(參觀東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阿扁總統寫給贊裙的第二封信

以下為阿扁總統,親筆回信內文及回函信封之掃描圖檔(為保持原意,請勿任意修改或變造):


贊裙同修您好:

謝謝您再度來函,18號就收到,20日給您回信,但何時才能收到,我就不知道。因為寄信,一天一封,一個禮拜限制五封,這是要請您原諒的地方。

謹向伯母致敬和感謝,兩次總統大選對我的支持,讓我有機會為台灣這個國家及偉大的人民服務。第2次大選,我得票率如果沒辦法增加11%就是落選,能夠完成「不可能任務」,足足成長150萬票,其中一票就是您投下的,我終於找到了我的票在哪裡,謝謝您。而您現在那麼積極為台灣建國志業去打拼,而能得到媽媽及家人的全力支持,這是台灣國的希望,讓我更有氣力堅持下去。

目睹馬英九對待無辜災民的無血、冷漠,我是他的政敵,2006年就要我死的很難看,我在這邊只是失去自由算什麼。我冤枉。失去生命、家人、家園的災民更冤枉。大家要更加團結努力,不必等太久,政治土石流很快就會沖垮九流政府。台灣加油,贊裙,全體大地志工!
陳水扁(贊凡) 2009.8.20
我是分隔線-------------------------------------------------------------------------------------
阿扁總統您好:

超開心接到您的回信,拿著您親筆寫的信到處跟朋友、同事炫耀,還很認真跟朋友說:我要當作傳家之寶!
最近有機會上電台客串來賓主持人,很緊張,因為自己以前是畏懼上台說話的,這一年多來在大地基金會的每周讀書會,上台分享心得訓練膽量,感謝大地同修一直都用親切的態度來鼓勵我,使我信心倍增。
最近一集到電台分享阿扁總統的回信,我竟然念著念著哽咽起來,想到阿扁總統所受的苦心都疼了起來。去電台是希望可以發揮個人力量,作一人廣播電台呼籲台灣人,凝聚台灣建國的共識,用信仰建國,相信只要活著就有希望,雖然建國的路荊棘滿佈、充滿艱苦、挫折,可是我都抱持著去做就有機會成功,永不放棄,永遠有信心,228台灣神與我們同在。
現在積極參與台灣建國的路,家人有些覺得我太狂熱,幸好媽媽支持我。家人和媽媽都是支持阿扁總統的喔,您第一次選總統時,我不是選您,不過媽媽就默默的投您一票,第二次也是投您一票,我到第二次才投您一票呢,我真汗顏,現在問他為什麼選阿扁總統,她靦腆的笑說不知道,我母親真可愛 ^0^。
最近88水災令人難過,以前您做總統時,是有多認真,現在阿九,根本不把台灣人的命看在眼裡,非常可惡,現在只能祈禱台灣神護佑台灣人,希望南部災區的人都能堅強起來早日度過難關。不過卻突顯出台灣人團結起來救南部災區的力量,網路上大家自動自發串連起來救災、送物資、捐款救災,自動作起政府不做的事,這是令人非常振奮的事,未來台灣建國的路希望台灣人也能大團結。建國成功!
有一封阿扁總統的親筆回信,對我來說就非常珍貴了,我的信阿扁總統就不要再辛苦回信了,把機會讓給其他人,我與阿扁總統同在!加油,您不孤單!
祝福您

身心靈健康,平安順利!

贊裙 2009/8/14
延伸閱讀:

2009年8月24日

勞工運動先驅-黃賜

《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 黃賜(1891-1947)


日據時代黃賜在勞工運動上的聲望,使他在終戰之後,參加高雄市參議員的工人團體的競選,並順利當選...

2009年8月4日

阿扁總統的回信

以下為阿扁總統,親筆回信內文及回函信封之掃描圖檔(為保持原意,請勿任意修改或變造):
贊裙同修:平安!
很高興接到您的來信,我不是國家元首,我只是有機會從事公共服務的工作,廣義而言,也是志工之一。這也是為何我把「520」那天訂為「台灣志工日」,而非「總統就職日」。
您可以不管政治,但政治管您。記得美國第二任總統亞當斯說過,我們這一代之所以學軍事搞政治,是為了下一代可以學文學、美術、舞蹈。很欣慰您可以從一位不關心政治的人,直到今天做大地志工。
看樣子,我會一輩子關在這個鬼地方,明年228台灣神聖山之約,可能心有餘力不足,除非台灣神保佑,神蹟降臨。
感謝來信鼓勵,預祝暑祺
陳水扁(贊凡)2009.7.30

2009年7月21日

給阿扁總統的第一封信

阿扁總統您好:

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大地文教基金會志工-贊裙,與阿扁總統一樣簽下誓願文歸依台灣神道,努力實踐台灣神精神的同修。

很高興能寫信給您,從沒想過會寫信給國家元首,今天卻是在如此的情形下,提筆寫信給您,有點心酸、不可思議,不過,卻是可以保證您絕對收的到信。^0^

原本的我是傻傻過日子、不關心政治的人,直到來到大地文教基金會當志工,在楊醫師的諄諄教誨下,才漸漸的知道該關心自己的國家,一直以來楊董事長都用身教來帶領我們,一再告訴我們網路很重要,要我們年輕人多多發揮,他很努力的在培養年輕人。

看了您的書,一字一句都感覺您是真正關心台灣人民的總統,無奈這不正常的國家,卻讓您身陷牢籠,痛苦萬分。

您的腳好多了嗎?心疼、感恩您和家人為台灣背負如此沉重的十字架,我能力有限,無法為您多做什麼,只能每天念經祈禱台灣神護佑您和家人早日度過這難關,希望您能堅持下去,您有我們,您不孤單,您一定要保重身體,台灣需要您的領導,相信牢籠關的住您的身體,關不住您自由的心。

知道您答應2010年2月28日要來參加我們在台灣神聖山舉辦的追思感恩台灣神的聚會,心中非常期待您和夫人的到來,您和家人要保重身體,記得與我們的約定喔,現在我們正積極在建設屬於台灣人的228台灣神聖山,希望可以凝聚台灣人的國家共識,憑藉信仰台灣神的力量,建立台灣國。

您有需要抒發心情的時候,或者有訊息想與網路上的年輕人做溝通交流,隨時寫信給大地文教基金會的志工們,我們很樂意為您服務。不過會心疼您寫字的辛苦。

贊裙 7/21/09

2009年6月14日

【台灣神:廖中山】一個新台灣人的生與死──讀書心得(3)

一個新台灣人的生與死──讀書心得(3)
新聞報導 - 楊緒東專欄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醫師
2009/06/14, Sunday


*粗體字為楊緒東醫師撰寫之書評

不流血的方式達到建立民主台灣國的方式,用街頭抗衡與選舉活動,如果此兩種方法皆無法動搖國民黨政權,則只有流血革命一途。

艾琳達曰:

九月底他住在台大醫院的舊大樓,我當時準備與何樹元在二二八紀念館舉辦一場婚禮茶宴,時間訂在9月28日的傍晚,後來因為九二一地震而取消。總之,我和廖教授依然相約在那裡,加上十幾個朋友,大家圍坐在紀念館旁餐廳裡的木桌子邊切著蛋糕。廖教授坐著輪椅,戴著扁帽從醫院趕來,我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和他擁抱,和他說說話,他只能停留四十分鐘。但他離開前變得嚴肅起來,我知道他要交代一些重要的事。首先,他說他已經走到終點,不會活太久了,他只希望能夠活到明年三月看到國民黨下台,但不是宋楚瑜當選總統,因為那會令保守勢力再抬頭。他知道很多人因為陳水扁妥協太多,因而對陳持保留態度,但台灣人民不能讓這次透過民主機制進行的改革機會從指縫中流失,我們必須要支持阿扁成功。
李筱峰、張杏梅主編,2000,”至死忠心 原住民的老朋友~廖中山教授”,《一個新台灣人的死與生-廖中山教授紀念集》,海洋台灣,基隆,pp.98~99。

生為光榮的台灣人,死為護台的台灣神。

李勝雄曰:

想不到一年前因病逝世,上帝使他息了世上一切的勞苦,他可以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已經守住了。」(提摩太後書四章七節)。他對台灣的貢獻有目共睹,他的台獨精神必永存不朽,他堪稱為新住民的台獨教父。那些一直陷在「一個中國」迷瘴中的台灣住民,如果回想廖教授的一生,以及讀一讀他的台獨文章,必能如醍醐灌頂甦醒過來,而拒統就獨。
李筱峰、張杏梅主編,2000,”懷念新住民的台獨教父”,《一個新台灣人的死與生-廖中山教授紀念集》,海洋台灣,基隆,p.101。

自焚的老兵許昭榮有言:

在各種活動上,他支援我的多,我幫助他的少,幾次「台籍老兵」抗爭行動,他、我、林牧師三人,幾乎成為臺北中山分局的眼中釘。

有一次,兩百多人原國軍台籍老兵暨遺族,到立法院訴求與外省籍老兵「一視同仁,補償照顧」未果,臨時決定持續抗爭。是夜,露宿台北車站。時令十一月,寒風霪雨,席地而睡,誰都沒有想到要在此過夜。身上穿的是單薄衣服,沒有雨具,更無準備糧食,幸虧「老牛」在電台疾呼,熱心的台北市民送來睡袋、毛毯、大衣、食品,甚至煮薑母茶,讓我們平安渡過。又有一次,在台北市二二八紀念公園舉行五十年來首次「國共內戰陣亡國軍台籍子弟追思慰靈大會」,「老牛」發動外獨會的年輕朋友,及海洋媽媽全程支援,共襄義舉,才圓滿完成這件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
李筱峰、張杏梅主編,2000,”在愛台灣的這條路上,他比我堅強”,《一個新台灣人的死與生-廖中山教授紀念集》,海洋台灣,基隆,p.121。

記得成立「海洋台灣文教基金會」後不久,他曾經向我表示:基金會需要一艘「巡邏艇」。平時,從事訓練、教育、保護台灣沿海之環境和海洋生態。一旦發生戰事,即加入海峽防衛行列。必要時,可駛往中共向台灣發射飛彈之海域,承受中國野蠻的飛彈洗禮,甚至壯烈犧牲,換取國際社會對台灣海峽之注目,以及促使美日介入台海防衛,保衛台灣和人民的安全,死而後已!

他的構想和精神使我深受感動。所以我去秋因事赴日時,特地趨訪多年好友田邊先生,向他打聽日本當地「中古小型鐵殼船」的行情。惟因價格太高,經費不足,廖教授的「購船計畫」胎死腹中!從這段插曲,足證廖教授為台灣用心良苦。最遺憾的是,他未能看到他所厭惡的國民黨政權垮台;阿扁就任台灣總統。
李筱峰、張杏梅主編,2000,”廖中山教授與「海洋台灣」”,《一個新台灣人的死與生-廖中山教授紀念集》,海洋台灣,基隆,pp.123~124。

用近一切力量來辦活動,付出行動力,是廖中山先生的寫照。

林文欽(前衛出版社負責人),曰:

雖然我約略暸解這個「中山先生」正放盡全身氣力投入他的革命事業──「外省人」台灣獨立協進會和海洋台灣文教基金會的創建活動,但我和「中山先生」的相交其實算是相當淡漠的。除了反對運動、文化聚會,他幾乎無役不與之外,我經常是在報章上看到他的為文立論,在TNT、綠色和平等電台聽到他的聲音。只偶爾他的瘦弱身影會潸然飄進「前衛」的辦公室,滔滔地說著他的「經國濟世」的事業,有時哀哀感嘆台灣政治、社會、文化,以及台灣「人」的種種,然後憤慨地拍案誓言:我們需要一次澈澈底底的台灣文化大革命!時下我只能在心中暗禱:廖教授,救台灣的事業當然要做,但可要保重,別「拼命」呀!
李筱峰、張杏梅主編,2000,”關於中山先生的聯想”,《一個新台灣人的死與生-廖中山教授紀念集》,海洋台灣,基隆,p.134。

王美琇亦言:

1989年中國發生六四天安門事件,之後廖中山對中國的最後依戀徹底幻滅。90年,他返鄉走了一趟故鄉河南與其他地方,讓他對中共政權長期扭曲的人性,以及資訊封閉造成人民的無知印象深刻。在返回台灣的飛機上,他對妻子說:「中國沒救了,台灣必須和中國儘早了斷關係。希望我下次去大陸,拿的是台灣共和國的護照。」李筱峰、張杏梅主編,2000,”我把中國輕輕放下了”,《一個新台灣人的死與生-廖中山教授紀念集》,海洋台灣,基隆,p.136。

對於廖中山先生的描敘,其所謂「寧願燒盡不願鏽壞」,有言曰:

1844年,馬偕牧師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1872年,二十八歲時隻身來到淡水傳教,被淡水住民譏斥為「鬍鬚番」,傳教時被潑糞、擲臭鴨蛋,教堂還幾次被拆,誰面對民眾排斥和攻擊的艱難環境下,用愛心和毅力克服了重重阻礙,最後不但順利傳教、辦教育、設醫院,還在台灣落地生根,取台灣女子張聰明為妻,終於贏得淡水居民的認同。前後奉獻台灣三十年,1901年因喉癌去世,之前交代家人,死後將其葬在淡水,以證明自己是台灣人。他的一生功德均留在台灣,讓台灣人永世懷念。臨終前幾年為了表示對台灣這個美麗島永恆的摯愛,他曾留下這樣的感人詩句:

「我衷心所愛的台灣啊!我把有生之年全獻給你,我的生趣在於此;我衷心難分難捨的台灣啊!我把有生之年全獻給你,我望穿雲霧,看見群山,我從雲中的隙口,俯視大地,遠眺波濤大海,遠眺彼方,我好喜歡在此遠眺。誠願在我奉獻生涯終了時,在那大浪拍岸的聲響中,在那竹林搖曳的蔭影下,找到我的歸宿……。」

這幾年社運寥落,群眾熱情不再,許多同志都有舉步維艱之感,但一想到來自中國河南的廖中山「老芋仔」和加拿大來的馬偕牧師「鬍鬚番」都能以愛心智慧喚醒台灣人的良知,認同斯土,埋骨台灣,我們又如何能說氣餒、放棄?

是的,自馬偕、廖中山而後,我們相信會有無數馬偕、廖中山繼起,認同台灣、奉獻台灣,在台灣找到永恆的歸宿!
李筱峰、張杏梅主編,2000,”寧願燒盡不願鏽壞”,《一個新台灣人的死與生-廖中山教授紀念集》,海洋台灣,基隆,p.162。

(未完待續,撰於2009/06/01)

延伸閱讀:

一個新台灣人的生與死──讀書心得(2)
一個新台灣人的生與死──讀書心得(1)
Hsutung's BLOG
楊緒東專欄

source: 大地文教基金會

2009年6月13日

【台灣神:廖中山】一個新台灣人的生與死──讀書心得(2)

一個新台灣人的生與死──讀書心得(2)
新聞報導 - 楊緒東專欄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醫師
2009/06/12, Friday


photo source: 林黎彩專欄

*粗體字為楊緒東醫師撰寫之書評

家天下是中國政權脫離不了的厄夢,黨國一體亦是假「民主」的毒藥,中共政權與ROC政權皆是一個樣。

中國人以有傳統的國家而稱之為「中國」自矜,但大體上不問是屬於一家一姓的家國,還是不脫離一黨之私的國家;因此忽略個體的尊嚴,不擬由個體的自覺與自決,建立一個自由民主的主權在民的有「主權獨立」的「現代國家」。但廖教授由封建國家觀、王朝國家觀解放出來,和他移居之地的人民共同追求建立近代國家,也是值得許多人參考的。
李筱峰、張杏梅主編,2000,”亂世中的典範”,《一個新台灣人的死與生-廖中山教授紀念集》,海洋台灣,基隆,p.41。

鄭欽仁曰:我覺得稱老榮民為老芋仔亦非不敬之言,台灣人自稱「蕃薯」也有「親近」的味道。

楊維哲教授有如是言:

中山先生慣常自稱「老芋仔」;我從來不這樣叫他,只有一次例外,那是在遊行中,指給牽手看:「老芋仔」在那邊。回家後,她不高興,她說:「我總覺得台灣人使用『老芋仔』時,語意不恭」。(我不太敢和她辯解?;我心裡想:是的,許多人如此,我知道,但我沒有這意思。)

後來(沒多久),她和我說:我聽朋友說,廖教授並不是不知道,台灣人用這個詞時,有點惡意;他認為這種心態是可以理解的,他本人就是二二八家屬,絕對同情這種心理,而他的解決之道,就是自己這樣稱呼。於是所以這些台灣同胞都真心接納他;叫他「老芋仔」的時候,裡面的惡意都過濾掉了;叫得如此習慣,以至於即使叫別的老芋仔時,也無惡意了。
李筱峰、張杏梅主編,2000,”甘願做老芋仔信徒”,《一個新台灣人的死與生-廖中山教授紀念集》,海洋台灣,基隆,p.45。

把台灣人的味道穿出來,到處趴趴走,亦是一種社會教育運動。

莊萬壽教授有曰:

當一位穿著自書的斗大的「台灣國民」的夾克,穿梭於市場、公車上,他是面色黧黑的廖中山。而中國三不五時的要犯台,要組織「老人保台會」,「願赤手空拳面對敵人飛彈及各種砲火,寧葬身台灣領海或曝屍沿岸之濱,不願躲在家中作無辜受害的老人」,也是這位怒目金剛,作獅子吼的老芋仔他廖中山。
李筱峰、張杏梅主編,2000,”廖中山的覺醒經歷與人文累積”,《一個新台灣人的死與生-廖中山教授紀念集》,海洋台灣,基隆,p.49。

雖然廖中山教授的餘生,不但付出行動為台灣建國努力,還能以此為「志業」,直到肉身生命的終絕!

林義雄曰:

已經不記得是從甚麼時候開始有幸與廖中山教授結識了,但是我記得,只要我去參加社會運動的集會遊行,不管是為了維護台灣主權獨立、反對興建核四廠、還是為了提倡原住民權益,幾乎每一次都可以看到廖教授、和他的牽手林黎彩女士堅定的身影。我們總是會互相點頭,寒暄幾句;雖然不多話,但感覺就像是老朋友一樣。我想這就是廖中山教授性格上最吸引人的地方:你不需要和他是經常一起談天吃飯的朋友,只要在有他的場合,感受他對台灣這片土地的關懷,和他分享一份對理念的堅持,就禁不住為他赤誠明亮的人格所感動。
李筱峰、張杏梅主編,2000,”永遠的玉山”,《一個新台灣人的死與生-廖中山教授紀念集》,海洋台灣,基隆,pp.64~65。

李喬先生對廖中山教授追思:

「提摩太後書」四張七節云:「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已經守住了。」中山兄:您可以放心,安息。最後──我用拙作「泰姆山」中,主角魂歸台灣大地的感觸來代您向您所愛的同胞致意:肩窩的血水泉般洶湧而出。那燙熱的流淌,他知道那景象。他還知道那熱熱鮮血,如何成串灑落草地上,然後迅速沒入泥土,融入大地。

他把相思樹種籽灑在身子周圍。
當雨水來的時候。有些種籽會發芽。
當天地來臨的時候,這裡是一片相思樹苗了。
當我的呼吸停止,就是我回到大地的時候;我的軀體與大地合為一體,我將隨著春天的樹苗,重返台灣。
(1999年10月16晚)
李筱峰、張杏梅主編,2000,”『同年』請安息”,《一個新台灣人的死與生-廖中山教授紀念集》,海洋台灣,基隆,p.74。

是的,中山兄留下的是一種:屬於人的信念;勿論出身或身陷怎麼樣的妖邪環境,或文化毒窟,憑彼一點靈性,是可以脫身、可以走出來的。中山兄留下的是一種文化資產:人的智慧可以帶動文化變遷而自身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廖中山這個人早就宣稱拋棄舊中國而為堂堂台灣人。個人對中國倒猶存一絲好意:中國人如果有智慧、宜應尊崇廖教授為新中國的典範,若然,表示中國人還有一些希望;在下區區也因中國「曾經」產生如張忠棟、廖中山、陳師孟諸君子──而懷一絲期待。

同年兄:就弟而言,天國近了,相聚的日子不會太遠。而同年兄:您要緊緊守住台灣,因為台灣依然處於寒雨冷風之中啊。(寫於2000年8月16日黃昏)
李筱峰、張杏梅主編,2000,”肝膽古劍廖中山”,《一個新台灣人的死與生-廖中山教授紀念集》,海洋台灣,基隆,p.77。

廖教授要證明他是真正的台灣人,會拼命去付出行動。

黃昭堂有言:

廖中山教授為了認同台灣,時常遭到「外省人」辱罵「數典忘祖」,更以六十四高齡攀登玉山頂,就是他已下定決心做個真正的台灣人。他結束逃難流亡的唐山客心態,要真正「土斷」,當中國河南廖家子孫的來台開基祖。
李筱峰、張杏梅主編,2000,”不當唐山客,願做開基祖”,《一個新台灣人的死與生-廖中山教授紀念集》,海洋台灣,基隆,p.79。

戴寶村教授如是說:
 
第一次看到廖中山教授的名字和他的言行表現時的反應是:「斯人也為何有斯言也?」,後來逐漸了解他的生命史變化,其實他和大多數新住民的背景相似,包括出生於中國河南、擔任過軍職、參加過中國國民黨等;但他與二二八事變受難者─林界之女林黎彩結婚,註定他的生命史和台灣史宿命的聯結,當台灣人噤聲隱忍四十年之後才發起二二八和平公義運動後,他即投身致力於追求真相和以公義為基礎的和解。解嚴前後同樣具有「外省人」背景的鄭南榕所宣揚民主自由獨立建國的言行,使他的感情轉變為對台灣土地人民的認同與關懷,為了揚棄中國,揭穿中國文化缺乏人權、法治觀念,他不斷的透過演講、廣播、撰文,對中國歷史文化提出發人深省的批判,對盲目迷戀中國者給予思想震撼教育,著力之深讓我們曾鑽研中國文史者亦覺汗顏。
李筱峰、張杏梅主編,2000,”建立「台灣國民」的「台灣國」”,《一個新台灣人的死與生-廖中山教授紀念集》,海洋台灣,基隆,pp.84~85。

釋昭慧寫到:

廖先生豪爽俠義的風範,寬厚仁愛的胸襟,宣揚理念的熱情,綜合而成「既是學者,又似宗教家,更像隔壁親切的老伯」之獨特性格。這樣獨特的性格,使得他忠於良知,而在政治領域,成為「老芋仔」的異類,冒著被視為「叛徒」的衝擊,積極地推動「台灣獨立」,減低了許多獨派人士對「外省人」的隔閡乃至憎恨。這樣獨特的性格,也使得他自然在草根民眾之間,具有很高的親和力與說服力,而不至於產生一般知識份子「遠離群眾,孤芳自賞」的弱點。這樣獨特的性格,也使得他以一介天主教徒,不斷用真摯的感情,向其他宗教伸出友誼的手,而贏得佛教徒與基督徒的尊敬與接納。在「族群融合」之外,他也成了新台灣人「宗教融合」的楷模。
李筱峰、張杏梅主編,2000,”「族群融合」,先知凋零”,《一個新台灣人的死與生-廖中山教授紀念集》,海洋台灣,基隆,p.88。

(未完待續,撰於2009/06/01)

延伸閱讀:
有愛的地方必有美
林黎彩專欄/懷念-先夫廖中山
Hsutung's BLOG
楊緒東專欄

source: 大地文教基金會

2009年6月12日

【台灣神:廖中山】一個新台灣人的生與死──讀書心得(1)

一個新台灣人的生與死──讀書心得(1)
新聞報導 - 楊緒東專欄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醫師
2009/06/11, Thursday

photo source: 林黎彩專欄

*粗體字為楊緒東醫師撰寫之書評

做一個沒有政治背景的中國人,尤其是農民,在中國人的社會,沒有地位、沒有求知的權力、沒有向外求援的力量,過去如此,現在也是如此。
中共要「貧農翻身打倒地主」反而成為剝削農民的耕地所有權,成為最大的地主,由少數統治權貴把持,其無法無天的情況,過去如此,現在也是如此,農民成為農奴。
解決中國集權統治的方法,在於中國民主化,台灣獨立建國,如是、如是!
中共佔有政權之後的中國,其遭受的浩劫比秦朝秦始皇還厲害,中國人組織軍隊,不是打外國人入侵者,而是做為內戰與壓制百姓的工具。
我們廖姓族人遷居落戶至此形成村莊落,已不知是第幾代了。較大的莊落被稱為『寨子』,規模較小的被稱為『莊』。寨子或莊子裡的居民不論是處在戰亂或太平的年代,隨時都在備戰的狀態之下。1939年日本已發動侵華戰爭,對廖莊的居民而言,自保或逃難是隨時要面對的事。我開始上學後,學到的第一首兒歌便是「打倒日寇殺漢奸」的軍歌。
李筱峰、張杏梅主編,2000,”從唐山到台灣”,《一個新台灣人的死與生-廖中山教授紀念集》,海洋台灣,基隆,p.11。
逃離陸訓部的第二天,我目睹了一幅極慘的畫面:某一位陸訓部的連長抓到幾個逃走的流亡學生,當眾命令他們跪立街頭,這位連長以腳上穿著釘著鐵釘的鞋子狠狠的踹向這些流亡學生的臉頰及身體其他部位,不顧滿臉鮮血、要求饒命的苦苦哀嚎,該連長本著殺一儆百的心態,毫不留情的繼續給予學生們肉體摧殘的嚴重體罰。這令人驚心動魄的畫面讓我體悟到中原文化野蠻殘酷的一面,更堅定我離開陸訓部的決心。
李筱峰、張杏梅主編,2000,”從唐山到台灣”,《一個新台灣人的死與生-廖中山教授紀念集》,海洋台灣,基隆,pp.15~16。
國民黨戰敗逃到台灣,有228大屠殺與白色恐怖,228殺的是台灣菁英,白色恐怖則是整肅異己的中國人。
1950年元月,我們部隊由舟山撤退到高雄,一登陸便尋得一處廣大的地瓜田,士兵們受命搭起人字帳篷紮營,無水可洗澡,身上長滿疥瘡,生活非常的簡陋,根本無心欣賞高雄是何光景,可說是視而不見。士兵們除了出操之外,還需上柴山打柴。某日,一些士兵對於砍回來的柴不知去向,懷疑是否被官員們私下變賣,中飽私囊。這些血氣方剛、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士兵,竟直接向上層詢問,副連長及營長得知此事後,認為這些士兵犯上,竟命令他們全部罰跪,這時陸戰隊團長徐魁榮剛吃過晚飯,經過這些正在罰跪的士兵面前,一番詢問之後,說出如下之語:『何必麻煩,一人一麻袋往壽山下丟去就好了!』
初到高雄時,團體的變動很大,我所隸屬的海軍陸戰隊第二師砲兵營勤務排的兵員們大多是未滿十八歲的年紀,其中有許多人來自中國各地的流亡學生,兵源相當紊亂。這些流亡學生中流傳著一則發生於戰亂時期的真實故事:國共戰爭期間,許多年輕學子隨著學校不斷的撤退、遷移,而軍中兵源不足便到處抓人當兵,有一位聯合中學的李振寧校長為了保護自己的學生,苦苦向抓學生的軍官哀求讓他可以將這些學生安全的帶回他們父母的身邊,然而如此有情的校長卻被無情、蠻橫的軍人當作匪諜當場槍斃,學生遂被分成志願與不志願當兵的兩邊,志願的一邊立刻被收編,不願當兵的學生立刻被野蠻者手中的刺刀結束他們正值青春的生命。被收編的流亡學生有的乘機逃亡,游泳到馬公的測天島加入我隸屬的海軍陸戰隊的砲兵營。每當憶及這段故事,總忍不住老淚縱橫,痛恨戰爭帶來的泯滅人性的野蠻行徑。
李筱峰、張杏梅主編,2000,”從唐山到台灣”,《一個新台灣人的死與生-廖中山教授紀念集》,海洋台灣,基隆,pp.18~19。
我開始反省那些打小報告、藉特權整肅異己的醜態,看透軍中各種不平與黑暗的一面,心中萌生離去的念頭,因此努力的讀書,畢業後尋求他途離開軍隊。我將這種人性灰暗面的表現歸之於惡質文化下的結構所產生扭曲的價值觀,這幾年我不斷的思考文化對一個國家的重要,中國文化的特質即使沒有共產黨也會有其他的亂事,整體而言,毛澤東也可說是惡質文化下的受害者。因此,建立屬於臺灣人的新文化何其重要,這也是我這些年來思考的重點。
李筱峰、張杏梅主編,2000,”從唐山到台灣”,《一個新台灣人的死與生-廖中山教授紀念集》,海洋台灣,基隆,p.23。
阿九是保釣魚台英雄,是學生領袖,到美國學的是自由、民主、人權與法治課程,好像很捍衛ROC在台灣的主權,其實內心思變,不但現實面崇洋,其心裡有著看不起中國人與台灣人的潛在思維。
能夠由迷幻中覺醒的在台第一代外省人不多,廖中山的台獨建國,給同樣出身背景的人,一種「震撼教育」。
1963年7月,廖老師因肝病,以海軍中尉軍階退役,隨即在屏東萬丹中學謀得教職。在那裡,廖中山結識了正在南部鄉下幾所天主教堂流浪謀生的二二八受難遺孤林黎彩小姐。廖老師說:「未滿20的流浪女遇到已過30的流浪漢,從開始交談到論及婚嫁僅兩個月左右。」這段婚姻,不只是兩個普通人的結合,而是背負著中國苦難歷史的廖中山,與馱負著台灣苦難歷史的林黎彩,結緣於多難島國的大時代故事。這段姻緣,不僅是苦難歷史的縮影,卻也是溫馨感人的時代詩篇。讓我們來聽聽廖老師的敘說:「我是一個自幼離家流浪的人,在成長過程中,特別可望有個家。而我的妻子出生高雄,是二二八事件的受難家屬,在他十四個月大時,父親【林界先生】代表高雄市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與要塞司令部談判,五個進去的人,只有兩人出來。他父親被害時,只留下她和比她大兩歲的姊姊,在經過八年孤兒寡母的艱苦日子後,他的母親自殺身亡,當時他才九歲。因此,內人可說是無父無母的孤兒,我比她稍幸運,我是個有父有母的孤兒,因此,我倆都渴望有個家,對我們而言,家不只是個地方,還必須有情、有愛。」
這對同命鴛鴦終於攜手建立了他們溫馨的家園,雖然只有八坪不到的眷舍,廖教授卻有落地生根的喜悅。李筱峰、張杏梅主編,2000,”廖中山教授的志業與生平”,《一個新台灣人的死與生-廖中山教授紀念集》,海洋台灣,基隆,pp.28~29。
進海專任助教起,廖老師的思想觀念進入「轉型期」,他自剖說:「在生活安定下來後,自我反省,對於自己所受的革命教育及對任何事都是標準答案,對人性尊嚴和民族意識毫無所知的情況,感到相當幼稚,於是開始在休閒時讀一些書籍刊物。看的範圍很廣,從武俠、科幻到政論性的雜文都看。」「推翻自己以前建立的體系,對一些黨國元老、民族救星的看法,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此時的廖老師,開始以「今日之我」挑戰「昨日之我」。
李筱峰、張杏梅主編,2000,”廖中山教授的志業與生平”,《一個新台灣人的死與生-廖中山教授紀念集》,海洋台灣,基隆,pp.29~30。
1990年廖教授曾回中國河南老家一趟,「卻感受不到四十年來朝思暮想的家的感覺。」在拜祭完雙親墳墓返回台灣之後,他不但沒有一絲「回歸祖國」的念頭,反而更加認同台灣而自稱是「河南來的第一代台灣人」,堅定主張台灣獨立。廖老師這樣說:「中國是我的生母,台灣是我的養母,我希望兩者平等相待,不願養母變成生母的屬下或奴僕。」
他堅持他的養母應該獨立於他的生母之外的另外一個重要理由,是基於對中國政治文化本質的更深刻認識。他在90年代初曾經這樣說過:「…中國文化中根本沒有『法治、人權』的基因,『民主』永遠是一種口號,古人說:小仗則受,大仗則逃;在情感上我仍存有一點血緣情懷,但就全人類文明進化觀點來看,台灣主權獨立,是使後代子孫能享有現代文明及真正民主的唯一希望。」李筱峰、張杏梅主編,2000,”廖中山教授的志業與生平”,《一個新台灣人的死與生-廖中山教授紀念集》,海洋台灣,基隆,p.31。
1992年8月23日,廖中山教授與一群理念相同的所謂「外省人」成立了「『外省人』台灣獨立協進會」。他被推為首任會長。這群落地生根的新台灣人,推開眷村的藩籬、走出「中華一統」的民族主義神話、粉碎「台獨是要把外省人趕下海」的惡意中傷、拋棄外來者的優越身段,他們決心融入台灣社會,要與其他各族群互尊互重,凝聚成台灣命運共同體。廖教授說,「在台灣獨立建國的行列上,『外省人』不該缺席」。
李筱峰、張杏梅主編,2000,”廖中山教授的志業與生平”,《一個新台灣人的死與生-廖中山教授紀念集》,海洋台灣,基隆,pp.33~34。

(未完待續,撰於2009/06/01)

延伸閱讀:

2009年6月11日

228台灣神


台灣神
新聞報導 - 大地之聲 海洋之聲 護台聯盟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2009/06/11, Thursday

源 起

歷數佰年來,台灣出現許許多多的民族英雄,為保台、護台、建國而受到外來政權的打壓、殺害,皆以土匪、叛徒、暴民視之,祂們現在得其道而證位,成為無形中的轉輪力量,護祐台灣的子子孫孫,邁向自由法治的民主大方向,冀完成台灣成為舉世傲人的民主大國。
於外來政權在台灣有所謂之”忠烈祠”,日本之於其國有所謂之”靖國神社”,台灣人為了根深耕耘台灣精神,得謹誠奉祀台灣忠烈英靈,因茲追思敬禮祂們為台灣犧牲、奉獻之大愛,吾等台灣國之子子孫孫,宜祀奉祂們於各家庭,並祈求台灣英靈冥中保祐吾國吾民永馨永昌。

台灣人拜台灣神,此為不變之真理,台灣人必須以謙卑虔敬的心情,效忠先人保台、護台、建國之精神,承續此等天命,始生至死,為台灣的民主建國而奮鬥,方能確保吾等子孫生生不息,免除種族絕滅的大浩劫。

大地講堂誌於公元2004年2月28日


護國臺灣神

以具代表性人物為列名對象,眾多護臺菩薩,無法一一列名入座,尚請見諒。
護國臺灣神代表四百年來為臺灣犧牲奮鬥之護臺菩薩,未列名之大神,皆是臺灣神,成為保臺護臺的精神力量。

大地謹誌2009/02/28


2009年4月19日

228台灣神芳名錄開光典禮




2009年4月18日下午1點的電話鈴聲突然響起,被告知下午3點聖山要舉行228台灣神芳名錄開光典禮,大家急忙一刻都不敢耽擱往聖山奔馳而去,對於遠方來不及參加的同修只能說抱歉,在中部的我能參與每一場盛會真是太榮幸!






開光典禮結束,仰望著刻寫在碑上的228台灣神名字,
這一幕深深洛印在我心中,悸動不已,
永遠無法忘懷的一幕!

2009年4月4日

228台灣神紀念碑-追思感恩鄭南榕

來到228台灣神紀念碑前追思感恩鄭南榕
獻上一本228台灣神真經,台灣神-鄭南榕
為爭取言論自由犧牲自己的大無畏精神
有許多人認為把228信仰放在心中則可
但是人性的現實與生活怠惰會隨著時間與無奈而淡化信仰的決心
終而一事無成
這股精神信仰的動力
台灣人要具體去尋找
動力來源的地點
就在台灣聖山228台灣神紀念碑
台灣建國的力量
在台灣神聖山!

午後的聖山,泡杯茶,閒話家常

大,跑的氣喘噓噓,要susan抱抱,^0^

聖山孕育出的活躍生命


歐依稀的番茄、桑椹


住聖山的光心同修,又搬第二次家的位置
同修問說搬的累不累,光心同修說:這就是修行!


聖山午後的一隅

台灣神一眼望出去的景色

聖山夕陽,伴著台灣神踏上歸途!



2009年3月24日

20090323 228台灣神紀念碑立碑、安座儀式

228台灣神立碑、安座儀式,我很榮幸能參與這場盛會!
一大早,在228台灣神聖山上,大家互道早安,開啟了這場莊嚴的盛會。



在等待吊車的到來,大夥兒享用同修親自手工製作的鳳梨酥,好幸福呢!


另外有一群辛苦的同修在山上忍受太陽的曝曬,從早上等到下午,只為等待紀錄歷史上的一刻!


終於,歷史性的一刻到來,當228台灣神的碑石豎立起來時,我突然喉嚨一陣哽咽,心中莫名激動,眼框不自覺泛著淚光,彷彿能感受到228台灣神等待62年的心情。
後記:
在充斥著利用228,操弄著228議題的政客們的時候
一群堅守228台灣神精神的人
堅持許久的這一天,終於到來
228台灣神紀念碑終於在2009年3月23日舉行立碑儀式
象徵著傳承228台灣神的精神,為公義、公理,犧牲奉獻
希望將這自由、民主、人權的普世精神傳遞給所有台灣人
期望能建立真正的台灣國!

2009年2月24日

生死同盟的約定


新聞報導 - 楊緒東專欄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
2009/02/21, Saturday

A-bian 總統
簽下與 228護台大菩薩生死與共的契約
化為火鳳凰
決死拼了

人間的光
可以成為228 Spirits的建國力量

在牢房中聽到建國大神們的對話
A-bian 成為Taiwan Spirits
靜默間覺悟的伙伴

空間不斷的擴大
228結盟的動力開啟生命的新紀元
如是的感應越來越強壯

不再怨嘆
不再焦躁
超越生命與肉體的喜悅
萬靈共鑑

祝福阿扁的重生
基督的光與熱
台灣神的契合
無憾無悔

肉身有所限,精神能量無邊無際
奮起!
奮起!

A-bian 成為台灣建國的圖騰
透過228的信仰
閉關與修煉
等著領導建國

(撰於2009/02/20)

延伸閱讀:
網路皈道
e世代探訪阿扁總統的過程與心得
Hsutung's BLOG
楊緒東專欄

轉載自 http://www.taiwantt.org.tw/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782&Itemid=1

哭夭

新聞報導 - 楊緒東專欄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
2009/02/20, Friday

帶著基督的十字架
台灣有了光芒
愚迷的猶太大老
信仰數佰年流傳的預言
以「人」的方式出現在人間的「基督」
得到上帝幸寵的「耶穌」-在人間落難
卻因為「平凡」
少了神性
因為出生低微
少了「貴氣」
華服修行的長老
順跡訪聖
看得到的是
一個平凡、粗俗的人子
數佰年的猶太信仰
認為基督神聖
靈氣逼人-現在只是一個寒酸的肉體
自覺羞辱與自我否定的心理變態
大老們
把耶穌當做妖怪
同為出身不好
因為有著必須吃飯、大便的肉體
因為講當地的語言
喜歡與受難者同在

經營數佰年的宗教信仰
有著高高在上的神祇
身穿華麗道服的宣講法師
有宮殿般的禮拜堂
救世主來了
竟成為猶太信仰的厄夢
終於爆發信心危機
散播人子耶穌的各種謠言
否定「基督」的身份
大老們成為惡魔運作的一群人
因果循環
遺棄上帝的子民
到現在還在哭泣
400年來台灣史
228大菩薩帶著肉體來到Formosa
散播解放台灣人民自由的種子
背負建國的十字架
因為平凡
因為非純正的中華血統
因為非龍族續傳的法統
因此得不到正統的加持
身負基督十字架的天使到了人間
受到中華帝國5,000年的漬化-烏托邦沒了
台灣建國在妖孽當前的今日
台灣人還是奴隸
62年來
每逢228的時日
台灣人仍然哭泣
(撰於2009/02/20)

延伸閱讀:





2009年2月12日

e世代探訪阿扁總統的過程與心得


http://www.taiwantt.org.tw/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767&Itemid=1

感謝網友們對於「送溫暖給阿扁總統」活動的支持今日已由2位e世代的代表將大家想對阿扁總統講的話,送到看守所(後續將持續追蹤)
訪問大網:
1. 訪問e世代年青人,前往土城看守所,探訪阿扁總統的過程與心得
2. 阿扁總統在看守所內對於ROC體制的反省(8年任內,反省事項有:獨立建國做不夠、轉型正義做不夠、統獨公投沒有做)
3. 阿扁對於台灣神道的認知與期許
4. 探訪阿扁完與各家媒體的記者會與應對
5. 訪問台灣獨立媒體網路有限公司成立的源由、未來目標,以及現階段已做的事情
6. 訪問包子丸兩首新歌創作靈感
Cathy: 真相新書大賣 扁擬辦心得徵文比賽?(大地e世代代表,出現在最終前2秒)
中國評論新聞網:探訪級別直直落 青年志工給扁送書(共3頁,感謝中央社幫台灣神宣傳)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青年志工隊新聞稿



自陳水扁總統受羈押以來,社會各界無不關心陳總統案件,輿論界亦或各媒體平台均以最大程度關注此案發展。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在此段時間亦收到許多社會各界對陳總統的關心與不捨,尤其是網路上許多網友的信件投書。網路是年輕人的平台,本基金會基於228台灣神信仰與自由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今日特地來到土城看守所關心陳總統近況與傳達網路上眾多年輕人對於陳總統的溫暖關心。


本基金會青年志工隊代表在進入看守所與陳總統晤談後,發表以下幾點聲明:


第一:陳總統對台灣主體價值與台灣建國路線的堅持,與本基金會所提倡的228信仰,為自由民主人權犧牲奉獻的精神相符。陳總統在其著作”台灣的十字架”內容中,更是提到祈求台灣神,台灣魂幫我們點亮明燈,引領我們(台灣)走一條正確的台灣獨立之路。因此陳總統是228精神的信仰者。本基金會青年隊基於相同信仰之故,來此傳達同修同道的關心。


第二:請媒體停止對陳總統家人的騷擾。希望台灣媒體能遵守世界人權宣言第十二條: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他的榮譽和名譽不得加以攻擊。人人有權享受法律保護,以免受這種干涉或攻擊。停止騷擾陳總統家人,特別是陳幸妤小姐。


第三:我們期待馬英九政府能秉持世界人權宣言中第十條:人人完全平等地有權由一個獨立而無偏倚的法庭進行公正和公開的審訊,以確定他的權利和義務並判定對他提出的任何刑事指控。停止對陳水扁總統與其家人的政治迫害與司法不公。回到台灣主體意識,站在世界自由、民主、人權與法治的普世價值下,拒絕共產中國的統一併吞路線。使台灣早日成為新而獨立的台灣國,繼續為世界文明貢獻。


陳總統在罪證未足之下被如此羈押與媒體公審,讓年輕人對台灣司法感到非常地不安與憤怒。不安源於連前朝總統都可以如此隨意被羈押,一般民眾豈不是也要任司法恐怖威脅。憤怒司法服務馬政府,違法亂紀濫用國家機器整肅政敵,破壞台灣自解嚴後辛苦建立的法治精神,將使年輕人不再相信司法,台灣的民主法治將蕩然無存;這就是要我們起身反抗,用生命捍衛自己的國家。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新聞聯絡人 廖建超 周淑瑜 陳孟絹 04-23723710


2009年2月7日

初一-初七聖山報導

想與大家分享過年假期在聖山的這難得經驗,一個人將所有的假期用在一個地方,而且不是放假喔,是做事情,快樂的做著聖山的事情,內心的微妙情緒,很難形容,這就是法喜吧!

序曲:趕在過農曆年前,台灣神安座在台灣聖山坐鎮,為台灣前途坐鎮。

初一:一早的暖暖的陽光普照,
今天我因事缺席了(羞愧)
不過大家很感心呢,一早就到聖山行春來到聖山跟台灣神問好

初二:聖山我來了,騎著我的歐都邁,載著媽媽一起往聖山出發(顧著騎機車,忘了拍照存證)大夥依照慣例用腳踏實地往山頂出發與聖山親和,實際體驗認識深耕綠化台灣

初三:大家把時間都空下來,專程來聖山,初一、初二大家來走走與聖山親和,初三,開始建設聖山了,搬石頭,用最自然的方式,運用溪邊的石頭建造邊溝,個個發揮恁祖媽、任爸精神,大家頓時都成了大力士,我回到家全身虛軟,全身痠痛,心靈飽滿。

連susan家的小狗都爬山爬到腳破皮,走路一跛一跛的,抬起腳來要主人驗傷的模樣,可愛的讓人心疼 。

初四:今天出現一位猛男,不小心將手指打傷,包扎後還繼續打拼,佩服!
初五:心情鬱悶嗎?來一趟聖山體驗全身流汗,全身痠痛,回去包你心情舒暢。

初六:聖山建設持續進行中,不因假期而停擺,假期後持續建設,就像台灣前途持續努力中,不能停歇。



初七:假期的最後一天 ,一樣到聖山淨山,這個假期非常充實有有意義,台灣神與我同在,帶著台灣神加持的滿滿力量,回到崗位上全力衝刺2009年


2009年1月17日

證道台灣國


新聞報導 - 楊緒東專欄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
2009/01/15, Thursday


天降災劫會使得惡人害怕

正直的人要常禱告

對台灣神靈表白

不必擔心任何不測之事

台灣神的天堂和著上帝的光與愛

迎接您的到來

由錫安山新約教會的流血與犧牲

以生命做賭注

上帝給他們樂土

228台灣神聖戰開打

聖山代表台灣建國的希望

只要堅持

上帝的光再度降臨

228英靈與吾等同在

(撰於2008/12/30)
延伸閱讀:

阿富汗無盡的苦難

MND unmoved by PRC missile report

Hsutung's BLOG

楊緒東專欄


2009年1月1日聖山隨筆


Happy New Year!
2009年的第一天
不喜歡參加倒數跨年晚會
卻在台灣聖山倒數跨年
感受聖山的夜晚,充滿靜謐祥和安定的氛圍
雖然未來2009年的台灣荊棘密佈
依然抱持信心堅持下去
台灣聖山淨山活動一步一腳印

延伸閱讀:

可以驕傲的跟子孫說「這是恁祖嬤親手建設的」

聖山淨山活動12月6、7日週末日做邊溝建設工程
我也參予了這項工程,想不到我這弱女子也有機會參予粗重的工作,回來後身體發出抗議的酸痛,但精神飽滿,心靈充實,邊溝工程山上那段已完成,中、下段尚需下週繼續努力
贊委同修原本很擔心無法完成上段邊溝工程,在大家同心協力下終於趕在下午收工前完成了,廚房的工程也在光間同修與大家同心協力下非常驕傲的宣布廚房完工了
有很多精采畫面,請大家進入照片走廊欣賞喔
更希望大家都能來參與聖山的建設工程,以後可以驕傲的跟子孫說這是恁祖嬤、恁爸親手建設的

延伸閱讀:
我和這塊土地真是不熟...
【Video】台灣派聖山一日遊 (含玉山山友打廣告紀實)
【紀錄片】台灣聖山-生態教育園區的點點滴滴